哈喽,我是一条想做大事的咸鱼

微信公众号:煮海时光
微信ID:ryx13294196970(请备注来源)

评分标准
0-3 :这可能是来玩的
3-6(不包括3分,以此类推):选看
6-7 :推荐
7-8 :值得一看
8-9 :经典
9-10 :目前还没出现

曾经的银锭桥,现在的老北京。

我的公众号:煮海时光
或直接搜索:zhuhaitime
这是什刹海银锭桥河畔的一家小四合院子。一暗楼,俩对户,加上一偌大客厅改装的小饭馆,经过一整修倒和银锭桥融成了一块,成了一前清二荤铺子。而在这个街角旮旯里,却上演了一场蠢蠢欲动的骗局,以及人物自身、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碰撞的中国式的喜剧。
老于是这家饭店的主人,祖祖辈辈在这扎下了根,老实憨厚,不明人情世故,一辈子就想着法的捉摸着自家餐馆的那几样老北京儿菜。而《银锭桥》这个故事就是从他身上延伸出来。老于家跟孟老师家一个住楼下一个住楼上,孟老师去世的早,留下了房产给他闺女孟甜。

孟甜,一个有想法却没动力的伪文艺女青年,辞去了报社的工作,想用自己的一腔抱负写下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,一个关于银锭桥祖辈儿的传奇轶事。可没料到的是,出世经验不足,让她栽进了狼窝窝里头,跟影视公司签下了一百万的合同,四个月里头若是写不出来,就要拿出一百万的钱子儿出来,否则法院上见。这不,转眼仨儿月过去了,三十集影视大剧,硬是整整差人家二十六集。
正当着急火燎的时候,赵大伟出现了。说起这赵大伟啊,也不是什么好人,靠着坑蒙拐骗,油嘴滑舌的技能倒是在社会上还混得如鱼得水。这赵大伟老早就惦记着老于这饭馆的地皮儿了。不过这饭馆的地皮儿说实话还是人家孟老师的,就是一直租给了老于开饭馆。老于就饭馆旁边俩对户,住个人罢了,根本做不了啥事儿,所以老于对这地也做不了主,但还好老于年长,孟甜还是挺听老于的。但关键就在于,这不是特殊时候吗,孟甜这不还欠着人家一百万的钱子儿吗?听赵大伟胡诌,说这片子地挨着后海,准能能卖出450万出来,但她还是不信赵大伟的,就向老于他媳妇五嫂求助,说是四百万卖给老于,可这五嫂不一时也拿不出这么多钱来,但心里又没辙,就偷偷唤了老于的老同学跃进来。

跃进是老于这一堆同学里头混还是不错的一个。头脑灵光,歪点子多,跟大伟一个样,时不时做些坑蒙拐骗的事儿。这不,这几天就把自己包装成了一个前清皇族后裔,新加坡华侨。跃进一听这事跟这个前不久认识的个伪古玩家赵大伟扯上关系了,灵机一动,说下个套整整这俩,一个伪文艺,一个伪土豪,顺便让老于见机行事。这老于一听这事,心里没谱儿。这不闹着玩吗?怎么能做这档子损事儿来呢?但被五嫂一直拉着,说,咋能一辈子做伺候人的奴才事干呢!老于一听倒也是这个理儿,就默默不做声了。
渐渐就发展到故事的高潮部分了,一个蠢蠢欲动的骗局渐渐形成。跃进祖上就是造假古董的,他拿这一个雍正青花儿让这俩上钩了,一个以假故事骗来了房本,一个以假古董骗来了六百万。整整一千万,就这么被跃进骗走了。但跃进在走之前,悄悄留下了房本给老于,对他说,你能在这儿守一辈子了,这大伟的钱就当我的劳务费。然后呢,他就去新加坡潇洒过日子了。以假乱真,倒是过上了如愿以求的富裕生活。跃进是舒服了,可这老于呢?心纠结得救跟个麻花似的。

一面是道德的束缚,自己的沉默就等于默认,跟从犯一个性质。再怎么说,骗的是街里街坊相处了几十年的大姐妹大兄弟的房子,怎么说,也说过不去。一面呢,又不想让孟甜这个傻丫头把房子这么糊里糊涂得给糟蹋了,更是自己没了个落脚之地,没了这块地,这饭馆可咋开呀?老于的心仿佛被架在了十字架上,上不上,下不下,还悬着,怪难受。
最后,还是过意不去,一根筋的他叫来了大家伙儿,拿出了房本,挨个道歉。剧本到这,差不多就是尾声了,如果这是个西方戏剧,那么这老于不说千刀万剐,至少会被这圈子朋友唾弃,孟甜没了房,大伟赔了钱,老于一家败了名誉,完成西方古典戏剧里面的“一悲到底”的模式。但这是中国式话剧。中国话剧的艺术美学强调“美与善”的结合,主张的是“大团圆”的艺术形式。所以作者笔锋一转,大伟语出惊人。他竟然转手就把这个瓶子卖给了个煤老板,一出价就是一千五百万,比之前的整整多了五百万,这一下整个饭馆里炸开了锅。突如其来的噩耗和喜事倒是也刺激,不过这下,钱也回来了,房本也没事,大家都好好的,谁也没吃亏,谁也没损失,皆大欢喜,绝对的大团圆。赵大伟还扬言送给常客老潘十万块呢,大家伙儿一个都不少,都能得到钱子儿。正当大家伙提议让大伟请客去酒吧嗨的时候,老于安静了,他一个人静静的坐下,说自个不去了,收拾收拾饭馆,要打烊了。

随后大家伙儿下场,整个剧场只剩下老于,一束灯光打在老于身上,很亮,很纯,很笔直,周围都是黑暗,整个剧场静得出奇。然后就是老于的一长串独白:
“喝着喝着,兜儿里平白无故多了十万块钱,谁还能安安心心坐下来喝酒呢?就跟你们一样,看着看着戏,兜儿里突然多了十万块钱,又有哪位还能认认真真的看戏呢?
您再瞧瞧这后海,到处都是酒吧、书吧、餐吧,银锭桥还是以前的银锭桥吗?咱不说银锭桥了,就说这苹果,您说苹果还是以前的苹果吗?怎么感觉现在什么都不对味儿了呢?在座的各位精英,您在写字楼里边儿一坐,点的都是快餐,一个电话就送到嘴边儿。可快餐的火候儿,那都是秒表掐出来的啊!它能对味儿吗?
我本来以为,我这小饭馆儿能保住咱老北京的味儿。我本来想拿我在门口儿早市买来的最平常的材料儿,靠着几十年居家过日子的经验添油加醋,忙活大半天儿,做出几道您各位吃着顺口儿的菜。可是呢?还不如人家三分钟炸出来的东西受欢迎!你们真喜欢老北京儿的味儿吗?真喜欢?得了吧!你们喜欢的是高楼大厦落地窗,你们喜欢的是24小时电梯,你们喜欢的是小区门口儿警卫冲你们敬礼。
咱还别口口声声说现在味儿变了、人变了。味儿都是您选的,做人的道儿也是您自个儿选的。你们以为我是个明白人吗?我也不明白。我是真不明白,我也不想明白!要是真整明白了,明儿早上,我这于家二荤铺还开得了张吗?”
十几个疑问的堆积,一遍遍询问自己,询问观众,询问社会,这北京还是原来的老北京吗?整个剧场,除了老于的声音,再听不见其他,观众陷入了沉思。真正的老北京味儿在哪?真正的老北京精神是什么?我们祖祖辈辈的根是从什么时候变了模样?

正如编剧崔释匀在剧本第一页写到:“《银锭桥》的故事要说什么?在一个伪文化大行其道,屌丝逆袭被标榜为神话的社会背景下,真正的精神贵族很难有立足之地。在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之间摇摆不定,导致了大多数人的幸福感降低和焦虑。很少有人面对自己的内心,问问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。”
这让我不禁想起陈凯歌几年前拍的一部十分钟短片《百花深处》,断壁残垣,废墟一片是冯先生的根,四周高楼耸立,物欲横流的世界是现代北京。现代文明即将推进和吞噬这仅存的旧有文明。这不和老于这装修后的前清二荤铺子如出一辙?老于心里装着一个老北京,冯先生心里也装着一个老北京,这里有旮旯巷子,有明清花瓶,有三进两出的四合院子,有大大小小的紫檀厨柜,有街里街坊的闲聊打闹,有过节时候的十里红灯,而不是对门后海一条酒吧街的灯红酒绿,音响爆棚。
完稿于16/7/17

评论
热度 ( 2 )

© 咸鱼说电影 | Powered by LOFTER